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二十八章 财政变化

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    虽然李唐王朝新军队这些年发展有着这些问题,但是李世民对军队取得的发展进步和提高,还是非常满意的。

    他知道,之所以军队的发展能有这么好的成绩,离不开朝廷充足的财政支持。不管是军人的待遇提高,还是各种新装备的换装,乃至训练和演习的频繁进行,都需要强大的财政支持和保障。

    而这方面就得益于这些年朝廷变革计划,实施之后取得的非凡成就和成绩。

    从魏徵每年的政务院年度报告中,人们就有直观的感受。经过五年的发展,现在李唐王朝的年度财政收入比五年前有了巨大的提升。

    贞观十五年,李唐王朝今年的财政收入达到了五千六百四十万两左右,这比五年前有了两三倍的提高。

    而这个提高幅度不是线性增长,而是有个特殊变化的曲线。

    第一年,朝廷的税收,变化并不大,增长在百分之五左右,并且朝廷的整体支出比往年还要高百分之二十。要在以前,这是朝廷财政破产的前兆,但是现在好在朝廷除了税收,还有其他的财政来源,第一年贡献最大的就是银行,还有些外贸方面的收入,这些其他方面的收入才保证了朝廷财政的不破产。

    再加上朝廷对民间资本的吸收利用,实际上第一年,朝廷对各个方面的投入是以前的一倍还多,这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经济局面的发展。

    第二年,朝廷的先期投入就有了回报,而且是非常大的回报。年底总结算账的时候,朝廷的财政收入提高了五成还多,一下就解决了朝廷内部有些人的担忧。

    但是,朝廷相应的开支也变得更大了,最后还搞得入不敷出,比第一年还差劲儿。不过这时候,人们已经对朝廷未来的收入增加,很有信心了,已经不担心朝廷偶尔的收支不平衡了。

    因为第一年朝廷投资的很多工厂,第二年给朝廷带来了很可观的收益。

    并且这还是这些工厂第一年经营,还没有达到它们应该发挥的最大产能的情况下。相信这些工厂和公司等国企逐渐走入正轨之后,就能给朝廷带来更多的稳定收益。

    而且从第二年开始,朝廷税收的格局就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。以前农业税占比达到了七成以上,从变革计划实施的第二年开始,这个比例就降到了四成左右,并且这个趋势还有不断下降的空间。

    而农业税留下的收入窟窿,就由各种工商业来填补了。

    自从朝廷鼓励工商业的发展之后,尤其是对很多外贸交易的鼓励和支持,以及税收的动态调节发挥作用。从第二年开始,工商业就开始发力了,税收贡献从之前的三成不到,直接就提高到不到六成。

    到第三年的时候,财政收入又提高了五成左右,可是朝廷的花销同样变得更大了,最后算账还是有亏损。只是朝廷的借债都在银行里,还有一些则是各个国企的欠账,对民间的影响不是特别大,并且税收结构更合理了,工商业的贡献提高到了七成还多一点点。

    这年,朝廷的支出还是对各个新建工厂等固定资产的投资为主,并且开工了很多的大型涉及民生社会发展的大工程。

    第四年,朝廷的财政收入才真正达到了收支平衡,并且财政收入进入了一个合理区间,达到了百分之十五的增长。

    魏徵等人有过详细的计算,朝廷财政保持在百分之五到二十之间,是最合理的。在这个区间,朝廷的收支平衡,以及对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影响是最积极的,太高了会造成通胀,太低了则会造成紧缩,都是不利用经济等整体社会的健康发展的。

    这一年,朝廷不再对国企进行投入了,各个国企经过三年的不断投入,终于完成了建设阶段,开始能自负盈亏,进入良性发展的正确轨道上来。

    朝廷把投资重心全部转到了各种基础设施建设中,这里一直都占据主要地位的道路和水利设施建设,更是得到了更多的支持。这些关乎民生的重要基础设施的建设,短时间内是不会完成的,这需要朝廷不断的进行大量资金和资源的投入,才能保质保量的建设完成。

    对于这方面的投入情况,所有人都很清楚,因为李唐王朝的国土面积太大了,用新标准建设这些设施,相当于重建了一个李唐王朝的这些系统。

    并且标准还是这么高,长时间和大投入都是必须的。

    好在朝廷现在的收入也在快速的提高,所以反对的声音基本没有。而且人们也看到了这些设施的建设,对整体王朝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巨大支撑作用。

    到第五年,也就是贞观十五年的时候,朝廷的财政收入又有了百分之二十二的增长。之所以增长这么多,主要的贡献还是外贸,最近这几年,外贸的发展形式越来越好。

    不管是民营还是国... -->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上一章目录下一页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