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六十三章 新身份

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    李唐王朝对外贸易,每年最早在正月十六就开始了,根据每个商人的准备情况不同,或者计划路线不同,会有一些区别。但是最晚不会晚于四月头,当年所有想做对外贸易的人,就必须报备出发了。

    这点和之前的情况有所不同,以前的贸易,只要商人觉得可以进行并且准备充分基本上随时可以,朝廷只要你交税,其他完全自由。

    之所以有这样的改变,是因为最近几年李唐王朝的对外贸易蓬勃发展,规模远远不是之前可以相比的。

    而且朝廷自己拥有的商队更是需要提前安排好出发时间,因为很多倒爷,也就是规模很小的商贩,他们大部分会选择跟随朝廷的商队一起行动,这样安全性更高。

    而对于商队什么时候回来则没有硬性规定,这点也很好理解,因为路上遇到什么情况的可能性都有,而且商队规模大小不同,贸易的时间长短也就不同。

    任何做外贸的商人,看中的方面利益是主要,但是安全更是他们最看重的方面。没有命挣再多的钱,意义又在哪里呢。

    所以一些商队宁可绕些远路,或者等待其他同行的商队,组成规模更大的队伍,也不愿意冒很大的风险着急赶路。因为队伍规模越大,或者走些人际稀少的道路,安全性上相对更有保障。

    至于怎么选择就看各个商队自己的决定了,向导请的好,经验十足,选择灵活性就越高。只是信用好、能力强的向导,雇佣的费用一直是很高的。而且随着这些年贸易的发展越来越好,向导的费用也在逐年提升,并且额度也越来越大。

    这也是很多商队选择集合更大队伍的原因。

    现在小规模的商队已经雇佣不起那些名声特别高的向导了。而是宁可牺牲一些利益,选择朝廷的商队进行依附。虽然这样被朝廷监管的力度更大,但是安全上的保障也是最高的。

    李唐王朝朝廷所属的商队,粮食队伍基本都是最后出发的。因为决定每年粮食出口数量和种类的重要依据,就是头一年的粮食产量和当年春的种粮需求。

    这些数据,在每年的二月上旬才能全部计算出来。所以朝廷粮队出发的时间一般都是三月中下旬这二十多天。

    这是现在的时间,因为新标准的道路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效果,粮食运输的速度提高了很多。朝廷只需要一个月左右的准备时间,就能完成出口粮食的调度。再之前这个时间,又是这么大的规模,最少都要两个月以上的时间。

    管中窥豹,从这一点,有心人都能计算出李唐王朝现在的战争动员能力有多恐怖。只是外人得到的信息都是经过朝廷多方修饰过的真真假假的信息,使得真实的粮食调动细节,只有很少的人才能知道。

    为此朝廷专门新建了两个超大型出口粮食储备库,就建在太原府附近,这样离北部草原的距离最近,调度起来非常方便。至于这里到底存储了多少粮食,以及存没存粮食,这就是个绝密信息了,在整个李唐王朝不相关的人,知道的都很少很少。

    朝廷粮队的出发地点,现在已经固定了,就在现在山西省朔州马邑县,山西省的最北部。出了这里直接就到了草原上,路途最近,路况也是最好的。

    所以留给袁行健的时间,从现在算起,就只有两个月左右了。因为他还要留有十天时间,需要到马邑县办理手续和接受审核。这段时间就是他找钱、找货,以及最后要把货物安全的运输到马邑县,加入朝廷最后的粮队才算真正的成行。

    好在祁县离马邑县距离不是特别远,而且两县之间的道路,已经全部按照新标准,建设完成了单向通车路面条件。运输车队正常赶路的话,十天时间就能到。

    看似时间还很充裕,其实并不是,因为袁行健还要找其他货源。如果货源在很远的地方,那么留给他的时间,就没有多少了。

    所以第二天,曹辉就带着准备好的福利院材料,和袁行健一起去办理必要的前提手续了。

    第一站要去的地方,是现在管理户口的部门--医疗卫生人口处。只有办理了新的身份证明文件,他才能做其他的事情。

    现在李唐王朝的所有人口,都有自己的档案在朝廷相关部门备案保存管理。任何人没有随身携带身份证明文件,在李唐王朝境内可以说是寸步难行。

    这也是朝廷加强管理的一种措施,也是提醒百姓,自己拥有的李唐王朝身份的重要性。

    路上曹辉又叮嘱了一次袁行健:“老三,一会儿去到那里办身份证明文件,他们询问你为什么改姓,你就只说感恩朝廷的事,其他的原因不要提,这样的成功率才能更高,效率应该也是最快的。”

    ... -->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上一章目录下一页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