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五十章 前世不白活

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    李承乾对于开会这种事儿,尤其是涉及很重要的方面,他的理念是专业的事儿就要交给专业的人来做,而且高层管理者还要是完全的放权。

    这方面他内心非常鄙视李世民,他这个老爹这几年已经好几次外行指导内行。虽然这种会议形式是李承乾建议的,但是他自己知道自己的斤两,不敢像李世民那么做。

    每年一开这种会议,作为储君的他是必须参加的,尤其是开闭幕式。可是在他心里也只是对于每五年一次的阶段总结会议感兴趣,因为以李唐王朝的发展速度,五年才能看出个整体的态势。

    其实他不是不重视这些会议,只是他的年龄毕竟还小,今年才十三岁,过年十四岁,离成人还早呢。虽然所有官员会很尊重他的意见,但是有几个是真心的,他心里清楚。

    如果不是他有个李唐王朝储君的身份,这种会议他一个小孩儿是没有资格参与的。

    所以往年的时候,只有一些特殊的专业会议,有部门领导主持人邀请他,他才会参与。这样他的意见和想法才会被重视,即使他的想法和意见不会起太大作用,但是也是给人们解决问题提供了一种选择思路。

    这样的会议,能邀请他参加的主持人,都是对他的能力有正确认识的。比如老鲁就经常请他参与工业部的分会议,这方面老鲁非常重视他的意见和想法。

    而每次李承乾都不会让老鲁失望,因为对于工商业的发展,虽然李承乾自己没有什么亲身经验,但是他前世的见识和眼界,对于李唐王朝现阶段工商业的发展,还是能给出不少切实可行的好建议的。

    至于其他部门的专业会议,农业部、交通部和科技部等几个部门的分会议,他也是经常参与的。有些是主持人邀请他参加的,但是也有一些在他看来非常重要的方面,他会主动参与。

    这些部门的会议,他参与其中,就不像工业部那样侃侃而谈了。大部分时间,他参与这些会议,都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来的,目的就是为了了解李唐王朝在这些方面的实际发展情况,以及是否有改进提高的可能。

    每次参加这种会议,他都要不断的开动脑筋,回忆前世的各种见闻,乃至道听途说的信息。就是希望用自己前世知道的知识,来帮助李唐王朝在相关方面尽快取得良好的成绩。

    因为他前世是农民家庭出身,虽然自己对农业没有父辈或者同龄人了解的更清楚,但是没吃过猪肉还是见过猪跑的。所以每当他根据会议内容,回忆起相关知识后,都会想办法对农业部的官员提出自己对农业上一些问题的看法。

    因为碍于他储君的身份,所以一开始的时候,很多农业部的官员对于他提出的一些建议,都当成了耳旁风,但是明面上还是表现的受教的态度。在他们心里认为,太子提出的这些建议和想法,是为了显摆自己的好学而天方夜谭的。

    根据他们的了解,太子根本没有接触过农事,怎么可能会对农业那么具体的问题有了解呢,更何谈解决问题了。只是当着太子的面,任何人都不敢表现出来对太子的不屑。

    虽然李唐王朝这些年言论方面管理的放松了一些,但是李世民就这么一个儿子,而且是在这种重要的场合,所以还是有些态度非常认真的官员,听进去了太子所讲。

    虽然很多官员自己也不是农业方面的专家,专业知识不足,所以不能断定太子说的到底是对错。但是这些做事非常认真的官员,还是有人把太子的建议带回去,交给下面的人进行实验验证。

    第二年,效果就出来了。

    经过试验,太子建议的取得了巨大的成功。从那之后,农业部也开始经常请太子参与他们部门的专业会议。只是像第一次那样提出好建议和想法的时候,就比较少了,但是太子也从不夸夸而谈自己没有把握的事。

    这是之后大家接触久了,观察思考之后,大家对太子的人品和为人下的结论。

    太子当初提出的建议和想法,是关于水稻种植技术的改进提高。水稻作为主要粮食作物,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非常久远,远到远古时先民就开始了野生水稻的驯化和种植。

    经过上千年的发展,种植技术有了一些提高,其中培育秧苗再分插秧种植,在李唐王朝已经开始有了雏形。

    只是人们对于这种新的技术还不是特别了解和熟悉,秧苗的培育和漫洒种植是一样的。只是在秧苗长大到一定程度之后,才进行适当的移植,这样虽然取得效果比漫洒种植好一些,但是成效并不明显。

    而太子关于这方面的改进则更先进,首先秧苗要在专门的苗床提前进行培育,之后统一移植到整理好的稻田里。并且移植还有严格的规范,纵横有度,纵向秧苗间隔三寸,... -->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上一章目录下一页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