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四十四章 中高级教育

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    经过四五年的发展,教育方面取得的各种成绩,绝大多数都是在初级学校,中级学校和高级学院,离建校目标还差得很远。这都是因为公学的推出时间太短,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,都需要时间成长。

    适合上学的孩童和青年,从五岁到二十五岁之间。

    这个年龄段的人,有一小部分在新教育变革政策推出之前,就已经在学习了。虽然他们学的知识还是以儒家那一套为主,但是十五岁到二十五岁之间的青年,朝廷还是允许他们直接到中级学校学习,当然学费要自理。

    只是在中级学校期间,其他学科的基础知识,就需要他们付出更多的努力来进行补课。至于能学到多少,就看个人能付出多少了。

    由于这些青年都有一定的知识基础,而且师资力量也是比较充分的,所以中级学校的运行,虽然有些磕磕绊绊,但是磨合时间还是比较短的,大部分中级学校都在半年内完成了磨合。

    由于之前学生本身的学习进度不同,所以没有办法根据年龄进行分班,所有年级和学科,都是各个年龄段的都有,混合在一起进行教学。一个班级学生之间的年龄差最大的十岁,这在中级学校前几年的发展中是很常见的现象。

    这样的分班还是因为大家之前学习的知识内容都是雷同的,对于新设置的学科,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是一张白纸,都要从头开始。所以中级学校每半年时间,都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成绩,进行重新的分班、分年级。

    经过了三年多的时间,李唐王朝全国的中级学校的教学运行管理才进入了正轨。这时候才开始发挥出中级学校的作用,人才的发现和培养,越来越井井有条,每年为社会各个方面提供的合格人力资源,也越来越多。

    中级学校的学期是五年,可是一开始进入中级学校学习的学生,有三成左右,没有坚持到五年的时间,就中途退学了。好在中级学校的学费是每年一交的,学生在这方面的损失没有想象中大。

    这些学生做出这样选择的原因,是他们发现了自己的能力上限,还有极个别的学生是负担不起高额的学费。总之这些人,没有再进行深入的学习,提前来到社会上,寻找自己发展的空间和舞台。

    这也是中级学校设置的目的之一,初级学校其实就有选拔人才的作用,认清自己的兴趣点,以及天赋能力所在。这样不会浪费大量的时间,在一定不会取得很高成就的方面。只是这方面要发挥这个作用,还需要不短的时间。

    这点是非常重要的,因为中级学校最开始招收的这些学生,有很多之前的学习,都是抱着考取功名的目的。可是真正脱颖而出,被朝廷选拔进官吏队伍的又能有多少呢。

    以前是没有办法,学了很多年的四书五经,不考取功名又能做什么呢。不是有句俗语来形容没有考取功名的书生嘛,手无缚鸡之力。所以以前这些人,虽然大部分都处在人生最美好的时段,但是他们真正为社会创造的财富是很有限的。

    不管是经济财富还是精神财富,他们的贡献都乏善可陈。

    现在通过中级学校的学习,尤其是新的学科知识体系的学习,让他们大部分都对学习有了全新的认识,很多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方面。

    而李唐王朝的社会里,这些年又对熟知这些新学科知识体系的人才,需求特别大。这为他们放弃原来坚持了很多年学习的理想,提供了选择和保障的机会。

    现在在李唐王朝要想发展好,不再是只有一条当官的路,发展道路选择越来越多,而且很多方面的发展前景,甚至比当官还要好。而且现在李唐王朝的官吏选拔也越来越合理,并且越来越严格了。

    这些选择中途退学的学生,绝大部分都不看好自己能通过朝廷的招聘考试。而且现在的竞争压力,也和之前不可同日而语,以前是千人过独木桥,现在就是万人过独木桥,因为能接受教育的人也越来越多。

    所以他们的放弃,也得到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,虽然家人还会有些失望,但是已经没有绝望了。

    从社会发展意义的角度来看,这是巨大的进步。

    留在中级学校坚持学习的学生,他们的学习压力更大,因为竞争比之前大了太多。虽然留下的人,除了极少数是非常喜欢学习并且还想进入高级学院深造的以外,大部分都还在坚持着原来的梦想—入朝为官。

    虽然竞争压力大,但是朝廷管理治理体系也进行了变革,多出了太多的岗位,他们的机会还是很大的。毕竟他们是新教育政策实施以来的第一批... -->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上一章目录下一页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