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三十六章 工商业发展

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    李唐王朝重视经济犯罪的打击和治理,就是要促进工商业的良性发展。

    一个国家或者朝代,是不是发展的好,经济方面的发展是个非常重要的指标。只有百姓生活质量真实的提高了,不只是百姓手里的钱多了,还要有充足的物资供应,使得百姓手里的钱能买到更多自己需要的任何物资,这才是真的社会发展繁荣景象。

    而要保证百姓这两方面的需求,都离不开工商业的良性发展。

    工商业的蓬勃发展,必然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,百姓有了就业就有了稳定的可预期收入。而有了可预期的稳定收入,百姓才会敢于花钱购买物资,满足自己各方面的需求。

    不管是满足必须的基本需求,还是更高层次的需求,都为消费方面提供了足够的动力。消费的高涨欲望,直接就会体现在各种工商业产品的销售局面上,绝大部分生产出来的商品,基本没有积压库存的可能。

    这就使得所有的工厂企业,只要是正常经营,都会有个不错的投资收益和发展前景。而那些冒险使用非法不正规手段,扰乱市场正常发展的工厂企业,被朝廷狠狠打击之后,也就渐渐退出了市场的舞台。

    改过自新的企业,还有搭上李唐王朝经济发展快车的机会,而那些作恶多端、劣迹斑斑的企业,则会彻底消失在历史中。

    经过五年左右的发展,现在工商业发展局面是越来越好了。

    其实李唐王朝工商业的发展,这几年也经历过一个慢慢成长的过程。毕竟这方面需要的资金成本太高了,不是单单靠着朝廷的财政就能支撑起来的。而银行的出现,就为各种工商业发展提供了一个主要的低成本融资的渠道。

    除了之前就以经商为主的个人或者势力,他们这些年一直发展的不错,毕竟大环境非常有利于他们的发展。

    而新出现的工商业企业,一开始除了朝廷建设成立了很多的国企以外,民间的资本,不管是个人或者是大势力,直接参与的很少很少。

    毕竟人们的传统观念,对于经商都是有些瞧不起的。虽然所有人在心里都羡慕经商的人家有很多的财富,但是很少有人会把这个羡慕、嫉妒乃至恨宣诸于口。

    这就导致虽然人们发现整个社会风气有些转变,对商人的社会地位越来越认可,但是敢于放弃原来的营生,选择从事工商业的还是比例很小的。

    不管是普通百姓还是那些大势力家族,都是如此。直到朝廷成立的国企效益和影响力越来越大,人们才开始认真的思考,从事工商业的可能性。

    其中选择第二产业,建设成立实体产业企业的大部分都是大势力,而选择从事第三产业的大部分都是普通百姓。造成这个局面的原因,和他们拥有的资本数量有直接关系。

    大量社会资本的投入,也是经济发展非常迅速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
    虽然朝廷新成立的银行,可以给百姓贷款。但是一开始的时候,百姓对于银行的认识还是比较片面的。或者说百姓再选择性的了解银行功能,最受欢迎的还是存款吃利息。

    真正选择使用银行贷款的人数比例还比较低,这也和银行对于贷款的审核条件比较苛刻有关。不是任何的什么人,在没有一些保障抵押的情况下,就能在银行里拿到贷款的。

    虽然银行也推出了一些小额的低息或者无息贷款,鼓励人们发展经济。但是这些贷款的数量都比较小,针对的贷款对象也大部分都是普通百姓,但是这类人拥有商业眼光和头脑的比例,还是比较低的,并且其中愿意选择冒险的人也非常少。

    所以头两年,银行的小额低息或者无息的贷款,放出量和朝廷的预期,完全不成正比。这一方面说明了李唐王朝的百姓,普遍人品还是非常好的。很少有人想着,先把这些钱用了,还不上再说,朝廷应该也不能把自己怎么样。

    但是这不是朝廷推出这些贷款项目的目的啊。

    所以头两年,银行贷款的主力,还是那些一直就有经商传统的势力和个人。他们利用银行带来的融资便利,使得自己的经营规模,都有了巨大的提高。

    工商业的这个发展局面,直到第三年才有了很大的改变。因为一些在学校里受到一些教育的青年,经过两年左右的学习,对于各种知识的了解和认识都有了提高,并且他们更理性,同时也更敢拼、不认命。

    他们才是对这个朝廷的未来最有信心的普通百姓,因为朝廷能推出公学,使他们靠自己的努力,就能改变自己的人生发展轨迹。所以朝廷推出的各种鼓励贷款的政策,他们接受起来是没有什么思想负担。

    而且他们也确实非常给力,自从他们这一个年龄段的青年,开始主动借助贷款来发展自己的人生新规划,取得的成绩普遍比他们的父辈要好,也比同龄人发展的更顺利。

  &... -->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上一章目录下一页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