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三十二章 谨慎推出

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    一切关于金融市场的计划都规划好之后,接下来李世民等人面对的问题就是该如何实施,才能有助于各个方面的发展。

    对于这些新生的事物,虽然李世民等人已经把自己能想到的问题,都有了对应的策略,但是一切都要以实际实施过程为准。提前制定的策略,只是为了保证这些新生事物能平稳的生存下来,然后才是考虑发展好坏的问题。

    所以李世民等人对于这些新金融产品的推出时间,进行了有计划的管控。

    最先对外推出实施的,作为先期试水的项目就是保险业务。

    贞观十四年初,保险面对三个领域进行了业务推广,专门针对工商业的商业保险,针对农民的农业保险和针对所有人的医疗人身意外保险。这三项保险业务的推出,立马受到了有识之士的欢迎。

    对于李唐王朝未来的发展趋势,所有人都是非常看好的。但是能独自抵御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的能力,却是天差地别,因人而异。而保险的推出,则解决了大部分抵御风险比较差的人,一定程度的后顾之忧。

    使得更多的人,可以把以前用于给自己作为保底的钱,拿出来用于自己的发展,争取更快的发展速度。更多的人还是用于了扩大自己的经营规模,这样在保证速度的情况下,还能兼顾发展质量的问题。

    比如农业保险的推出,虽然只能保证一旦遭遇天灾,根据损失程度不同,赔偿农民相应比例的投入资源损失,不能保险自己的预期收成。但是这也大大降低了农民的损失可能性,保证第二年,还能有资本可以投入继续生产中。

    并且农业保险的本金是非常低的,费率是百分之一。这个保费对于农民可能的预期收益来说,完全在可承受的范围内,并且朝廷这些年对农业税方面的降低幅度,也比这个保费高出太多。

    但是,即使朝廷给出了这么多的好处,并且农业保险的费用这么低,农业保险刚推出的第一年,真正想明白利弊,选择主动购买农业保险的农民的比例还是非常低的。

    这个比例远远低于朝廷的预估值。

    所以第一年,农业保险的销售额和朝廷的预期差了六成还多。真正选择购买农业保险的都是真的有独到见识,或者是经常受损失怕了的农户。

    可是做出这样选择的人毕竟是少数,这个现实对李世民等人也是起到一个警钟的作用。

    不是所有对百姓有益的政策,都能被百姓马上真心接受。百姓对一个新生的事物,总是存在一个了解、分析、认可和接受的过程。尤其是需要先期付出一定代价,才能享受到好处的政策。

    对于百姓的认知,朝廷是不能强求的,毕竟对于新事物,李世民等人的接受,也还需要一个必要的过程和时间。只是普通百姓需要的时间更多而已,并且理解和接受起来更费力一些。

    这和百姓的受教育程度是成正比的,对于普通百姓来说,一切都不如眼见为实来的简单和明了。

    所以到当年年底的时候,李唐王朝个别地域碰到了天灾,而那里选择购买保险的农民,从保险公司得到了相应的保险赔偿。这时其他农民们,才开始认真思考这个新出现的农业保险的积极作用。

    只是那个碰到的天灾,不是那种影响时间特别长、造成损失很大的那种。只是一种突然的大冰雹,对一些作物造成了损失,但是还没到绝产的地步。

    所以保险公司赔偿的损失,最多的也就赔偿了六成。但是年终算总账的时候,那些买了保险的农户,普遍比没买保险的多出两成以上的收益。

    这多出的两成额外收入,对于本来收入来源就比较单一的农民来说,心理冲击还是有的。这就导致了第二年开始,选择购买农业保险农户的增加,而且比例还不小,终于达到了李世民等人的心理预期。

    购买农业保险的比例从之前的不到四成,一年之后涨到了八成还多一点点。至于什么时候能达到理想中的百分之百,没有人能做出准确判断。

    好在农民们都开始接受了农业保险的这个避险概念,这是个好的开始。

    普通百姓虽然一开始购买农业保险的积极性不高,但是另一个险种,却是非常受欢迎的。那就是医疗人身意外险,但是他们大部分都不是为自己买的,而是为了自己的孩子。

    现在朝廷把所有适龄儿童都招到学校,进行教育培养,这为百姓不止是省下了很多照顾孩子的时间,可以用省下的照顾孩子的时间和精力,去创造更多的财富。

    但是同时也带来了另一个问题,孩子集中在一起生活,不管是生活还是学习,都有好处。... -->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上一章目录下一页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