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246章 谜团(2)

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助的迷路者。

    第三件事,才是一切的关键所在。

    自万历十四年(1586)十一月起,一贯勤奋的万历皇帝突然变了。

    他开始消极怠工,奏疏不及时批示,上朝也是有一天没一天,大臣询问,得到的答案是:最近头晕眼黑,力乏不兴。

    既然身体不舒服,那就歇会儿吧,在当时的内阁首辅申时行看来,这不过是个生理问题,不久之后,没准还要陪这位仁兄去天坛拉练,等一等就是了。

    一直等到死,他也没能等到这个机会。

    到万历十五年(1587),万历兄算是彻底不干了,不但不上朝,除了内阁大臣外,谁也不想见,每天闷在宫里。他的爷爷嘉靖皇帝怠工二十多年,看这个势头,这孙子打算打破这一纪录。

    事实上,他确实做到了。

    在明代历史中,有很多疑团,比如建文帝之谜,比如明武宗之死,对于这类问题,我一向极有兴趣,研究之后,多少也能略得一二,只有这个谜题,我始终未能解开。

    为什么那个热血青年会突然变成懒汉?为什么偏偏是这个时候?为什么偏偏是这种举动?

    一般说来,人性的突然转变,往往是因为受了某种较大的刺激,那么到底是什么刺激?在万历十五年的深宫之中,到底发生了什么?

    以上问题,全然不知。

    我唯一知道的是,自此之后,大明帝国进入了一个奇怪的状态,谜一般的万历王朝正式拉开了序幕,无数场精彩的好戏即将上演。

    闪电战

    万历十五年,万历皇帝消停了,但这对于老百姓而言,未尝不是一件好事——不动总比乱动好。只是大臣们有点意见,毕竟每天都见不到领导(内阁大臣除外),伤心总是难免,不过到目前为止,也还没闹出什么大事。

    平静,一切都显得那么平静。

    四年之后,平静被打破,因为一封不起眼的奏疏。

    万历十九年(1591)八月,福建巡抚赵参鲁奏报:

    根据琉球使节反映,近日突然出现上百来历不明者,前往琉球朝鲜一带收购海图以及船只草图,并大量收购木材火药,用途不明。

    在当时,每天送往朝廷里的奏疏多达几百封,基本上都由内阁批改(皇帝已不怎么干活了),和什么水灾民变比起来,这件事情实在太小,于是它很快就被埋入了公文堆中。

    两个月后,浙江巡抚奏报:

    近日获报确知,倭酋平秀吉于北九州肥前国荒野之上修筑城池,规模甚大,余情待报。

    上一封大家都看得懂,这一封就需要翻译了。

    所谓倭,就是日本;所谓酋,就是头头;所谓平秀吉,就是丰臣秀吉。

    具体说来,是日本的头头丰臣秀吉在北九州的荒野上修了一座城池。

    这实在是一条太不起眼的新闻,所以很快它也被埋入了纸堆。

    顺便说一句,丰臣秀吉修建的那座城池现在还在,它就是位于日本九州地区的名护屋。

    而在当时,修建这座城池,只有一个缘由:

    当这座城池建好的时候,站在城楼的最高点,就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个地点——朝鲜海峡。

    这是两条看起来毫无关联的信息,所以无人关注。但当它们联系到一起的时候,事情已经不可挽回。

    万历二十年五月二十四日,水落石出。

    五月二十六日,辽东巡抚紧急奏报:

    “急报!前日(二十四日),倭贼自釜山登陆,进攻朝鲜。陆军五万余人,指挥官小西行长,水军一万余人,指挥官九鬼嘉隆、藤堂高虎,水陆并进,已攻克尚州,现向王京(首尔)挺进,余者待查。”

    六月十三日,辽东巡抚急报:

    “急报!已探明,倭军此次进犯,分九军,人数共计十五万八千七百余人,倾国而来。倭军第一军小西行长、第二军加藤清正、第三军黑田长政已于昨日(十二日)分三路进逼王京,朝军望风而逃,王京失陷。朝鲜国王李昖逃亡平壤,余者待查。”

    七月五日,辽东巡抚急报:

    “十万火急!七月三日,倭军继续挺进,抵近平壤,朝军守将畏敌贪生,打开城门后逃之夭夭,平壤已失陷,朝鲜国王李昖逃往义州。”

    七月十六日,兵部尚书石星奏报:

    “自倭贼入侵之日起,至今仅两月,朝鲜全境八道已失七道,仅有全罗道幸保。朝军守将无能,士兵毫无战力,一触即溃,四散而逃,现倭军已进抵江(鸭绿江)边,是否派军入朝作战,望尽早定夺。”

    最危急的时刻到了。
上一页目录下一章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